北京大学总裁班:关于平等问题的政治哲学思考

2015-03-10 16:15  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   未知
点击:

“什么是平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如何实现平等?”3月5日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做客才斋讲堂第九十一讲,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就平等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主持。

 

本次讲座是才斋讲堂2015年春季学期的第一堂课,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特意在课前来到教室。他首先回顾了才斋讲堂的创办过程,对一直以来参与并支持才斋讲堂的老师与学生们表达了感谢,并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才斋讲堂这个聚集各学科前沿热点的舞台,打开视野,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交叉研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纯华也参加了讲座。

 

李强首先强调,对平等的诉求在当代中国愈来愈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民众追求的生活理想,更是政府宣示的政治目标。然而,作为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平等首先需要从其概念及其逻辑层面加以梳理,否则对平等的追求就会变成空洞乃至误导的口号。他指出,“平等”是在近代,尤其是法国、美国革命之后政治思想中最突出的特征。其中,从人之为人的共同特征出发,洛克等自然法理论者强调法律上人人权利相同,边沁等功利主义学者则强调公共政策应考虑人人需求的相同,康德则从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论证人主体尊严意义上的平等。基于“人生而平等”这一共同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法律政治平等、社会平等、机会平等、经济平等等多层面的涵义,概括而言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李强主讲才斋讲堂第九十一讲

 

 

 

 

 

从这一认识出发,李强就现代政治与形式平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形式平等是一种程序性规则,它包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公民权利平等两个层面的意涵。然而,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形式平等却并不意味着实质的平等:一方面,国家对简单平等的强制保证会导致低效或强权国家的产生;另一方面则由于社会机遇、自然禀赋与个人努力的差异,实质平等难以真正实现。

 

面对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背离,西方政治哲学中历来有诸多学派对平等的实现加以进一步阐释。最早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应得”理论,而后亚当·斯密也由此出发,将正义与公平联系在一起。此外,罗尔斯、德沃金等当代左派自由主义学者则主张区分机遇与努力,认为平等应基于纯粹的个人努力。对于左派学者的激进主张,保守主义学者则从多角度加以批判,比如功利主义学者主张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效率比公平应当优先得到考虑;哈耶克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提出国家权力主导的社会再分配会导致权力寻租的腐败;而诺齐克的财产权理论则认为任何以实现平等为目标的财产再分配都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指出只要符合程序正义,财产权应当得到保护。

 

 
认真听讲的学生

 

 

 

 

 

李强在对平等理论的历史梳理基础上,与在场学生就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下平等的实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学生们纷纷从时政热点与理论源流等角度踊跃提问。李强指出,中国历来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等传统,而当代社会的平等问题虽然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机会不平等,如户籍、区域及社会关系等因素,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权力寻租、地域差异等当代中国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现实。因此,平等问题同样也应寻求中国特色的解决,直接套用西方公共政策很可能只是缘木求鱼。李强鼓励学生们关注国情、立足当下,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为建设国家与社会更好的明天而不断求索。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北京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正式启动
下一篇:北京大学新增20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课程开课安排

相关总裁班课程

信息分类

相关知识点

在线报名 | 校园交通 | 住宿预订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10-57100404    李老师:18801116823 13366367845(微信)
Copyright ©2020-2025 www.simu6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大emba研修班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