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碑入草 笔走龙蛇——草书大家李志敏

2014-01-15 21:08  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   未知
点击: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学燕园书画协会首任会长。早年求学于武昌艺专学习书法、绘画,后专攻书法,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他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草论》(待出)。今刊载李金海先生在《书法导报》上发表的文章,以示纪念。

 

今年是李志敏先生逝世20周年。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草书高度和艺术境界,尚未引起书法界的应有认同。一位书家最怕的就是死后无人提及,艺术生命与肉体生命一同慢慢地消逝。有些书家的无闻是因为艺术水平的平庸,而李志敏先生不是。

 

 
李志敏作品

 

 

李志敏被人淡忘一是因为生前自我宣传少,二是书风高异而难以接近,人们对其草书艺术成就的认识没有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书法批评家们没有给予这位离世并不遥远的而又极具艺术个性的书家以足够的关注。

李志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他写草书走“纯草”的路数,很少夹杂行书结体,用笔简、短、枯、利、碎、险,长形的连绵线不多,走的是急碎步,颇类怀素拓片《大草千字文》。但不同的是李志敏的草书更为凌厉,尖利的锐角线迭出,笔线时生“毛刺”,有时感到刺目,带有碑所特有的厚重、骨力和气势。

 

 
李志敏作品

 

 

李志敏先生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草书,历来是连绵线的艺术,而李志敏的草书却是“点”的散步——每个线段都有“缩线变点”的趋势,整体看一幅作品就像是点的舞蹈,故此李志敏的草书可称“散点派”,这在中国草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开创性。

为了避免点的增多阻碍笔势流动的快感,李志敏在使用很少的“字连”基础上更多地依靠字的欹侧(体连)与笔与笔方向上的(势连)遥相承接,来达到个性化的效果。而且许多单字结构有意做到不完整,对比、呼应、补救等在一个字中应该完成的东西常常依靠多个字来集体促成,在这里单字往往是一个传统完整“字”的部件,两字或多字的“字组”才是一个圆满的“字”概念——多字成一字是也。其笔与笔不管连绵还是不连绵都有一股强劲的、集中的力势冲在前面拉引着身后的一串串字,其书大散而具大聚之态。

 

 
李志敏作品

 

 

结字又分两种:一是左高右低型,一是右高左低型,这两种结构也带动了线走向了多维方向,再加上字体的左右倾斜,动感、旋律都被带出来了。这里左高右低型结字与泛常结构不同,字形的左高右低是一方面,高妙处在于整个字中的所有横线条也呈现出左高右低之势,给欣赏者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失重感、跌宕态,正是这种字形与线使李志敏的草书笔势比泛常书多了一个维度,气脉产生了摆动、回旋特征,一行字似乎都被带着旋转起来。欣赏这样的作品会感到一股奇崛之气。于是看他的书法会有难以认读的生疏感,因为他草书结构的形成是个性笔势带动下的结果,而不是结构决定笔势,笔势第一位的结果就是创作中会有足够的精力注目于行笔节奏的把握,笔线的长短、字的造型都要迎合于笔势,点、线、结构被当做书家触摸个性节奏、追索生动律动的材料,而不是目的——这是狂草书以势带形的主要特征。

 

 
李志敏作品

 

 

李志敏草书开启了狂草的动力内核,当代书家很少企及。他的用笔旋律是那么的自然,了无挂碍。各种斜线的大量使用使其书写节奏、笔势与古今草书家拉开了距离,李志敏是真正体悟到草书境界和旋律者。

客观地说,李志敏的草书由于特殊的用笔和结字,造成用笔过于紧张、逼迫、压抑、收束,他的用线与其擅用顿挫笔法的碑书不同,中间没有起伏,是一笔拉过,比如说写一根线,他的用笔就注力于两端,起笔顿,收笔顿,线就是两点的连接,中间猛掣过去,与张瑞图、张海的用笔节奏类似,这样的用笔是特点,但是由于运用的有些过于偏执、果断,也就使其线条的“肉”感、“墨”气略有丧失,有“气促”之感。值得欣喜的是:他的笔势很丰富,比张瑞图丰富一些,一定程度可弥补作品的紧张感。

我常常想,如果李先生不是那么早过世的话还会更好的,有时候艺术家前进的步伐被人生的短暂无情地阻止了。但与现当代书家的艺术水准比较,他仍具有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他的书法造诣和境界,终会得到中国书法界和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光明日报》:忆金开诚二三事
下一篇:【新京报】邓兴旺:用技术改变农民命运

相关课程开课安排

相关总裁班课程

信息分类

相关知识点

在线报名 | 校园交通 | 住宿预订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10-57100404    李老师:18801116823 13366367845(微信)
Copyright ©2020-2025 www.simu6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大emba研修班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