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北大的上风

2014-11-05 09:05  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   未知
点击:

编纂:知秋

学报的领导思维就是请求《北大学报》可能反应北大的科研、学术程度。但这一点很不轻易做到,由于良多好的文章都跑出去了。办刊如同“逆水行舟,逆水行舟”!原来办一个学报就不容易,都有艰苦,但无论如何北大应该把学报办好。

《北大学报》和《中国迷信》的性质一样,都是多学科综合性的。我依照《中国科学》的方式组建编委会,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都聘请了副主编。在稿件方面,比方廖山涛先生,他很支持咱们的工作。我自己也有2篇“串级萃取实践”的稿件发在《北大学报》上。这些工作都是失掉国家天然科学奖的最重要的论文。我们都尽量把重要的文章放在《北大学报》。

当初组稿有这样一个情况,老师们很好的论文仍是要投到国际优良的刊物上去。《北大学报》是否可以栏目更丰硕一些,例如增添评论性、综述性的栏目。综述性的文章不是去总结国外的工作,而是某个人在某个范畴做了很多工作,然而他的论文大局部发表在国外了,正副主编可以请他把这些工作总结一下,投到《北大学报》。另外,北大每年有不少取得国度级奖跟部委级奖的名目,可否请科研部引导邀请获奖者写一篇综述性文章投到《北大学报》。如果多发表几篇这样的文章,大家对这个刊物也会器重起来。

它要专业性的、全国性的。你现在虽说是全国性的,但实际上还是只局限在一个学校。所以应该斟酌对社会开放,首先争夺北大校友来投稿。北大在海内国外有许多校友,如果北大的校友都来支撑,这就容易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刊物了。可以考虑请几位国内外著名校友担负编委,有利于向校友约稿。如果仅仅局限于北大本人的研讨生和老师,那你就不利于拿到全国去比了。对外面来的稿子,比较好的就应该发。只有稿子质量高就可以发,不要受是否是外稿因素的制约。

那时候正、副主编每一期都开会,全部编委会或许是一年开一次会。由编辑部的梁毅告诉几位副主编一个详细的时光来开会,当时在我朗润园的家里开,我有时备一点茶或者生果之类的。梁毅把稿子都带来,分辨交给各位副主编讨论,北大酒店管理,主要是看一下决定要发的稿子。好比数学是姜礼尚,生物是陈守良,地学是钱祥麟等。他们个别每两个月来我家里一次,同时也商量如何去组稿的事,当时我认为《北大学报》有不少好的稿件。

我认为你们一年还是应该至少开一次全部编委会。《北大学报》召开编委会比较容易,因为编委都是学校的老师,应该一年至少开一次,就在英杰交换核心等地方见一见嘛。你编辑部一年要有一个工作汇报,获得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想一想下一年度做什么改良?让编委们探讨倡议。

现在编辑部为办学报的事自动来找我,有这样的工作方法、工作立场,我认为学报必定能办得好。另外有重要的学术会议编辑部的同志应该去参加,加入的时候就可以约稿,这样就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你们要开编委会,《北大学报》是否要办好,要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这办法里就可能有须要经济上的支持,这样就以编委会的名义去同校长磋商,校长也好去让校办企业来赞助一下。我担任过好几个刊物的正副主编,我拼命地为编辑部争取福利,编辑部的同道不后顾之忧,可以更一心做好工作,才干使编辑工作后继有人。这一点对于办好一个刊物也是无比主要的。(本文为学报编辑对徐光宪院士的采访录音收拾,标题为编者所加)

在稿源比拟丰盛的情形下,你要让审稿老师严厉把关。那怕两位审稿者都认为可以了,正、副主编会还可以不让发。假如我一期只能发25篇稿子,你审稿老师通过了30篇,正、副主编会就决议退掉过剩的多少篇。我认为你总要有2/3的退稿率,稿件的品质才会进步。退稿的速度要快一些,不要等到一年之后才退稿。这样作者还能够及时地改投其余处所。所以我以为正、副主编会每两个月应当开一次。

编者按:徐光宪,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学、博导。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198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报第二届编委会主编,第三届编委会委员。截止到2005年11月,他在学报上一共发表了69篇学术论文,幸运地成为“学报”历史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之一。
                                        
    我任《北大学报》第二届主编,是丁石孙校长推举的。第一届主编周培源校长对《北大学报》十分看重。我也很当真负责地接收了这一义务,审稿都很谨严。

北大有百年来的精良学术传统,强盛的师资步队和优秀的研究生,理科和文科都是最强的,学科齐全,有利于穿插学科的发展,有高水平研究工作,这就是北大的上风。现在又有医学部,所甚至少得请医学部一、二位副主编。

     没有进入SCI收录刊物,这对学报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国内不少刊物都进入SCI了,这个要去争取也不太容易。但是我感到应该有综述性的文章和一些有份量的原创性文章。例如廖山涛的文章出来后,国外就都来找《北大学报》了,他的文章是有世界水平的。现在不是没有这样水平的老师,主要是时期不同了。他那时大略是80年代吧,那时还比较强调文章在国内发表。现在强调点不同了。作为一个大学学报要成为SCI收录期刊确切也不容易。

 

相关的主题文章: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而公司通过在高校设破包含奖学金在内的各种赞助运动
下一篇:“留神察看细节
查看评价

相关课程开课安排

相关总裁班课程

信息分类

相关知识点

在线报名 | 校园交通 | 住宿预订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10-57100404    李老师:18801116823 13366367845(微信)
Copyright ©2020-2025 www.simu6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大emba研修班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