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培育同等意识 做自负中国人/编号:LK090b1

2014-11-15 17:52  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   未知
点击:

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

进步国民自信的基本,在于建设一个平等、公平、民主、协调的社会环境,让国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在认同祖国、酷爱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平等之心对待他国,服从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才干继续从孔子到马克思的广阔襟怀,在容纳中建立民族尊严。(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学)

作为老师,领会很深的是,就多数而言,我的中国学生远不如欧美国家的学生表示得那么自信,那么敢于发问甚至挑战老师,即便在统一个课堂上也是如斯。我对国民自信问题的谈论,就从这里说起。
中国学生缺乏自信,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或水平不高?显然不是。有些外国学生哪怕仅读到一份材料、一篇文章,如果发明其观点同老师分歧,就敢拿来当面质疑。兴许是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更崇敬老师?也不是。中国学生暗里对某些老师很不信服,是常有的事,只是不敢当面暴露罢了。

很多人看到国际政治中亘古未有的弱肉强食景象,便认为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平等道义可言,只有赤裸裸的好处。在中国面临亡国要挟的年代,当大国争霸还是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时,产生这种主意情有可原。然而,既然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负义务的平等一员,国力又有所增添,就应当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理,为国际公平,为维护人类独特领有的家园??地球,作出本人的奉献。抱着“西方从前做过的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做”的立场,以损坏生态均衡来牟取资源,以傲视的姿态看待穷国,为获利而不择手腕,北大人力资源,是不会博得国际尊重的。

既要改变观念,也要转变某些隐性尺度

 

说到底,部门中国人在国际上缺乏自信,就像一些低分学生缺乏自信一样,是评估系统出了问题。改造开放之初,经济无可防止地置于所有之首。随之而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金钱来权衡人的尊卑。这种心态放到国际上,则是以财产多少来衡量本国和他国,误将依照海内出产总值盘算的硬实力,即“阔”或“不阔”,视为国际位置高下的重要象征。固然今天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很长时代里仍将是穷国。若仅以“财大气粗”来树立自信,那么中国的自信就遥遥无期了。实在,就像王侯将相、高才生以外的国民也有资历自尊一样,物资实力不那么强盛的民族,同样应该以自尊的姿势,自破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中国学生不自信

将中国学生的例子放到更辽阔的背景上,能够看到,局部国民在本国人面前缺少自信,只是表象,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自信发生于自尊,而自尊又以彼此尊敬为基本。人与人之间固有天资跟才能上的差别,但人格上应当是平等的。在不同等的社会里,公民性情必定被扭曲。鲁迅笔下的阿Q,刻画的是近百年前国人在内乱外患之下那种无奈的沉溺。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受了辱没,回过火来却向纤弱小尼姑报复发泄。在咱们国度,两千多年的独裁等级观点还远远不清除,而今社会上嫌贫爱富之风又在传染一些人的灵魂。在下级、“档次低”的人眼前发号施令、不屑一顾的人,转过脸去就会在主座、富豪面前低声下气,自负全无。

要让国民真正感到到同外国人是平等的,而不是低人一头,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直至本日,我们许多单位招待外宾的规格仍是高于内宾,而在外宾里,又是接待富豪和西方人的规格高于其余人。刚发表的我国食品安全白皮书里说,全国食品国家监视抽查及格率从去年的77.9%回升到今年上半年的85.1%,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始终坚持在99%以上。我们有理由等待,国内的食品花费者将可能和吃中国出口食物的外国人,享有等同的保险感,而不用等到外国人批驳抵制,才开始亲密审阅食品平安。

新中国的成立停止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在国际上一贯提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但是,一项洪亮的外交准则,却不能打扫沉积于部分中国人心坎深处的自馁-自卑情结。走入开放时期,我们猛然意识到本国还很贫苦落后,一些人不免在发达国家面前产生自满感,心憧憬之。另一方面,这种自大感常常以自傲的面目呈现,就像阿Q那样宣称:“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

据我察看,中国学生在老师面前之所以不自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觉得自己同老师在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一个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观点如果持猜忌态度,那就是“不听话”,就得不到好分数。而听不听话,在班级里的分数排名高低,是衡量好学生的重要标准。在如何掌握这些标准方面,老师有很大权利。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自信,由此而来。

中国人要自信,平等的文化观也是不可缺乏的。因为强迫中国翻开国门的是西方列强,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浸透,中国人难以避免地以“中西文化”之辨,代替对丰盛多彩的世界文明的深刻体察,对西方文明以外的他种文明,更是知之甚少。所谓的“东方文化”,其实指的是中国文化,而所谓中国文化,指的仅仅是汉文化甚至儒家文化。同时,正如余秋雨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又经常有一个误解,把许多人类的共同精力价值看成是西方文化,而一说西方文化又即时产生民族主义的防备心理。”这个背景,妨碍了以平等态度对待外来文明,让人难以观赏各种文化中的精髓,而割舍其糟粕。在中国贫困积弱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中华文明中的落伍部分,提出“全盘西化”的主意;在中国刚开端壮大的今天,又有人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华文化优于西方文明,露出出一种文化自负。

 

在欧美的古代教导中,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是否对常识刨根问底,甚至是否自信,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是否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挑衅固有论断,也是衡量老师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有意思的是,在欧美的中国留学生,经由一段时光的潜移默化,良多人都能跟当地学生同样自信,同样敢于发表不批准见。由于在那里,如果学生(特殊是大学生、研讨生)不能发表独立看法,反而会得不到高分数。此外,学生不必害怕老师,老师反倒有多少分怕学生,因为学生也要给老师打分数。在大学里,学生评价不高的老师,选他的课的人数就少。长此以往,老师提升职称就成问题,甚至保不住饭碗。
可见,所谓中国学生不自信的问题,主要不在学生自身,而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人格关联是否平等, 在于对人(包含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

编纂:磬乐

假如在社会内部用地位、势力、财富来衡量个人和群体的价值,在国际上也会用不平等的势利目光去评判事物。清末朝廷对内不讲民族平等,对外不讲国际平等。先是用天朝尽如人意的空想来诈骗自己,谢绝开放;后来在洋枪洋炮下溃退,又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丧权辱国。他们对庶民踌躇满志,在洋人面前则大义凛然。对内没有人权,对外损失国权,何来民族的自尊自信!

一些人想以同发达国家比肩的方法,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国际标准”来确立自信,其成果往往是东施效颦。争建亚洲第一高楼,以洋词命名豪华住宅,以洋文标注国内自销产品(更不消说捏造洋货),花高价换取著名无实的洋学位,巧扬名目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出高租包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吹奏而自夸“驯服欧洲观众”……如此种种,都不外是向国人显示自己的骄人之处,以此粉饰内心深处的自卑。

相关的主题文章: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王曙光: 民间非正规金融利率 市场自会调节/编号:JB676MH
下一篇:王跃生:为什么经济学者老是众说纷纷/编号:YM3791a
查看评价

相关课程开课安排

相关总裁班课程

信息分类

相关知识点

在线报名 | 校园交通 | 住宿预订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10-57100404    李老师:18801116823 13366367845(微信)
Copyright ©2020-2025 www.simu6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大emba研修班 版权所有.